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XML 联系我们

消息称小米AI眼镜首发双芯方案:骁龙AR1+BES2700H重塑智能穿戴生态

原创
DeepSeek 1个月前 (07-09) 阅读数 24 #数码家电

2025年7月10日,供应链消息透露小米首款AI眼镜将搭载高通骁龙AR1与BES2700H双芯片架构,成为全球首款同时集成AI计算与专业影像处理能力的消费级AR设备。该产品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发布,定价或突破3000大关,直面Meta、苹果等国际巨头的竞争。

双芯协同:AI算力与影像性能的双重突破
据内部人士透露,小米AI眼镜采用“主控+协处理”的异构设计:骁龙AR1负责AI语音交互、环境感知及系统调度,其第四代NPU可实现每秒30万亿次运算(TOPS),支持实时多语言翻译、手势识别等功能;BES2700H则专注于影像处理,搭载双ISP(图像信号处理器),可协同1200万像素主摄与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,实现4K视频录制、背景虚化及AI场景优化。
这一组合解决了传统AR眼镜“算力不足”与“功耗过高”的矛盾。例如,在拍摄视频时,BES2700H可独立完成图像降噪、动态范围调整,而骁龙AR1仅需处理元数据与AI特效叠加,系统整体功耗较单芯片方案降低40%,续航时间延长至6小时以上。
0708174022.png

场景落地:从生产力工具到社交入口
小米AI眼镜的核心定位是“个人AI助理+移动创作终端”。通过与小米澎湃OS深度整合,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调用米家生态设备、查询日程,甚至操控汽车。在影像领域,其支持“第一视角直播”功能,可实时将画面传输至小米手机或云端,满足户外运动、远程协作等场景需求。此外,眼镜内置的骨传导扬声器与六麦克风阵列,确保在嘈杂环境中仍能清晰通话。
行业分析师指出,小米的优势在于硬件成本控制与生态协同能力。通过自研芯片与供应链优化,其AI眼镜成本可比同类产品降低20%-30%,而与小米汽车、智能家居的联动则能快速构建用户粘性。若定价策略成功,该产品有望成为国内AR市场首款销量破百万的消费级设备。

挑战与机遇:技术整合与市场教育并行
尽管前景广阔,小米仍需克服多重挑战。首先是技术整合难度:双芯片架构需解决数据同步、功耗分配等复杂问题,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系统卡顿或发热。其次是市场教育:国内消费者对AR眼镜的认知仍停留在“娱乐玩具”阶段,小米需通过实际场景演示(如指导、工业维修)证明其生产力价值。
据知情人士透露,小米已与多家机构、教育机构展开合作,计划在产品发布时同步推出行业解决方案。若能成功打通B端与C端市场,小米AI眼镜或将成为撬动万亿级AR生态的支点。
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跃界5G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跃界5G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热门
标签列表